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75章 文人的理想生活,这也是我们羡慕陶渊明的理由

这几日,李皓宇被南安王妃的刺杀案,以及那句关于“月光温柔”的话困扰得头痛。

而卿予这边,却是一番新景象。

因为她如今的清名,有几位兄长的门生找上门来,请她再开林府诗会。

“林大人,如今在天下人心中,您不仅仅是圣上的前太子妃的身份。更是我朝第一位立于前朝的女言官,是天下名士的风骨呀。”

“遥想当年,林淯城大人还在,朝政清明,时时有雄辩之事发生。”

“文化因为有了交融,有了争论,才会更加的昌明。如今我等请小林大人,重开林府诗社,将长安以及天下的才子汇聚起来。”

几位文士大儒,陈词何其慷慨激昂,说的卿予浑身上下热血沸腾。

她好像又看到哥哥在京中率领学子们的伟岸风姿。

那时候,每到朔望之日,林府的和光阁中,清谈,诗会,茶会,策问,修文,总不停歇。

她穿梭在天溯王朝最年轻,最具才华与个性的文人骚客之间,扮成林府的丫鬟,借着斟茶倒水的机会,听他们对天下事侃侃而谈。

曾经的林府,是那样蕴藉风流,寒门学子皆以能成为兄长的门生为荣。

被几位文士用语言语一刺激,卿予胸腔里那一颗为林府恢复昔日荣光的雄心,又再次跳动了起来。

送走了他们,卿予当即打定主意,林府不仅每月开一次诗社。

还同时开府学传道,授业,以经学为本,布泽所有渴求学问之人。

于是,在周太傅与文人名士的支持下,诗社办了起来,府学也在扩大规模。

少时,长安林府,府学中的求学之人,皆是世家公子与小姐。

如今卿予改了太公爷爷留下来的规矩,她主持的林府府学,只对寒门与百姓开放。

凡七岁以上,粗通文墨的孩子,不论男女与出身,都可以来参加遴选。

她相信,哥哥一定会为她选拔人才,开天下先河而高兴。

而她主持的诗社,或许得益于她在外飘扬的穷名,少了沽名钓誉之徒,来的都是真正的读书人。

她每每也绾发,穿着圆领襕袍,仿若男子一样,摇着泼墨山水的折扇,与清流才子聚在一起点评文章,挥毫作画。

天下文章,读书才是第一人品。

才子中以崔逖和王端素有诗才和清名。崔逖擅长舞剑,手持一枚流光的清风吟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